商務旅游
湖北十大旅游景點
時間:2016-06-27 16:44:55
1.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筑規模著稱于世?,F有古建筑群均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于1982年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筑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岳門:武當山的玄岳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筑,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凈樂國王太子 — 也就是后來的玄武大帝 — 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梁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2.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游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于斯。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F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回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筑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著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為二說聚訟不決。余以為,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于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于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耙蛏健闭f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于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余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并稱名樓題詠三杰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并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云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里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筑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黃鵠磯頭筑軍事了望臺以降,千余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為登臨游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制,故屢造屢毀,最后一座木結構古樓于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后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為今人交相贊嘆的“黃鶴百年歸”。
3.古隆中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甭≈幸虼硕?。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宸畬W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于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志性建筑——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游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并折返回城。下車后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筑。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肮怕≈小迸品粚捜g,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間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漁樵耕讀及二龍戲珠,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弊髡哧惥S周,清安襄隕荊兵備使者。此聯摘自杜甫《蜀相》詩,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謁了成都武侯祠,時值國家多難,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擊,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對聯在此表述了公元207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三顧草廬以求天下大計。諸葛亮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輔佐劉備開創蜀漢基業,匡濟劉禪鞏固、發展蜀漢大業,表現了老臣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著“三代下一人”,作者陳維周此匾所題鎮雄為地名,當屬云南所轄,后學是歉詞,意即后輩學生。匾額高度稱頌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門柱上雕刻“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弊髡哧惥S周,此聯選自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節)期間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中的詩句。對聯在此稱頌 諸葛亮的文韜武略與 伊尹(商湯佐臣)、呂尚(周代齊國始祖,俗稱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揮調度從容鎮定連蕭何(西漢第一任臣相)、曹參(西漢大臣,曾任齊相9年,后繼蕭何為漢惠帝臣相)與 之相比都顯得遜色?!肮怕≈小?牌坊次間上、下枋雕雙鳳朝日、鹿鶴同壽、麒麟送子、赤虎朋壽等浮雕,中間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贝寺摮鲎灾T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靜,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這一格言至今還讓我們領悟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郭沫若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一九0年歲首題為襄陽隆中諸葛草廬,寄自北京什剎海,郭沫若”?!冻鰩煴怼罚杭唇ㄅd五年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前上后主劉禪的表?!读焊敢鳌罚簶犯冻{曲》名,屬齊地土風。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敝T葛亮藉以寄托自己的抱負。 垂功劉氏業;遺范漢家風。 ——李鐸題武侯祠 李鐸,當代書法家。落款署有“湘醴李鐸為襄陽隆中諸葛故居撰聯,甲子孟夏于隆中”。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垂:流傳。劉氏:劉備父子。業:統一大業。范:楷模,典范。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0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注)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董老對此大加謳歌。
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捕魚,造字畫卦。聯句集杜甫詩句,上聯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透:顯露。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略戰術方面的才華。文韜:文才。二表:指前、后《出師表》。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F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稌x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堆远尽罚骸叭f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借喻漢統。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
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操:氣節,操守。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聯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兩表反映臣忠心。
岡枕南陽,依舊田園談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 ——佚名題武侯祠 這副對聯是建筑武侯祠時嵌入大殿正門兩側的。南陽:南陽郡,東漢屬郡之一,時轄37縣,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隆中當屬南陽郡鄧縣所轄,故稱。
大猷是經,謀國早讀隆中對;談泊明志,慕公好為梁父吟。 ——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重修諸葛武侯祠落成紀念,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謹志”。大猷:道術,法則。鄭玄箋:“猷,道也”?!稌洝ぶ芑隆罚骸叭粑舸箝?,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苯洠罕煌茷榈浞兜闹骰蜃诮痰浼?。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兩表:前、后《出師表》。一對:《隆中對》。酬:酬謝。鼎足:比喻三分鼎峙,猶如鼎之三足?!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疤煜氯?,鼎足而居”。孚:為人信服?!蹲髠鳌でf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國家;武侯祠敬先賢,先賢作楷模。 ——佚名題武侯祠
滄海正橫流,策筆敢忘天下計;云霄一羽毛,耕桑長見古人心。 ——徐源泉題武侯祠 徐源泉,湖北黃岡人,生活于民國時期。此聯落款“癸酉季夏重建武侯祠落成。黃岡徐源泉”橫流:海水四處奔放,這里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云霄一羽毛:指鸞鳳。這里稱諸葛亮的才干和品德于萬古的歷史長河中像在高空中飛翔的鸞鳳。見:顯現。
畫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李云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上,落款署有“民國甲戊孟秋,黃岡李云題”。畫:謀劃,預定。三分:天下三分。博望: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南方城西南。祁山:在甘肅祁縣東,漢代在西漢水北岸筑城,即今祁山堡,為軍事必爭之地。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曾助孫策創立孫吳政權,后輔孫權。司馬:司馬懿,魏大臣,多智謀,善權變,數與諸葛亮戰?!稌x書·宣帝紀》:“亮數挑戰,帝(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泵汐@:三國時彝族首領之一。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縱,心悅誠服。后仕蜀。
草廬三顧,鼎足三分,不朽當年三義;君臣一德,兄弟一心,無雙后漢一人。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此聯落款署有“辛酉冬,靜軒書”。朽:磨滅、消失。三義: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德:德操。聯中稱諸葛亮是無雙的國士。
使先帝不三顧茅廬,笑布衣賤當如我;若后主可終承社稷,想巴蜀樂亦如人。 ——白雉山題武侯祠
才須學也,自布衣且致卿相,耕讀本始;法以威之,親賢臣而遠小人,紀綱當先。 ——方濱生題武侯祠 方濱生,書法家。工作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注)“才須學”句出于諸葛亮《誡子書》。布衣:平民?!尔}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耄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而已,古命曰布衣?!鼻湎啵汗糯呒壒倮??!胺ㄒ酝闭Z源于《答法正書》?!坝H賢臣而遠小人”則隱于《出師表》。紀綱:法制,倫常?!抖Y記·樂記》:“紀綱既正,天下大定”。
出處媲耕莘,寄命托孤,卓爾臥龍誠國士;忠勤昭伐魏,大星遽隕,咄哉司馬嘆奇才。 ——堯城題武侯祠 堯城,清道光年間均州知州。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落款署有“道光戊申仲春月,知均州事仁和縣堯城敬題”。出處,進退?!兑住は缔o》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备?,同“莘野”?!睹献印とf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贝颂帉⒅T葛亮比之于伊尹。
漢室溯臣勞,當運際扶危,合讓先生出頭地;蜀都崇廟祀,幸恩承秉臬,更從遺像仰擎天。 ——白英祥題武侯祠 白英祥,清同治年間(1862-1875)四川按察使(管司法的-),湖北安襄鄖荊兵備道長(在安襄鄖荊設立的整飭兵備的道員)。此聯書于已巳春三月,即同治八年(1869)。漢室:蜀漢王室。溯:追溯。運:運數。際:適逢其時。合:應當。出頭地:高人一頭。蜀都:蜀漢都城成都。廟祀:祭祀。恩:有幸蒙恩。承:擔任;秉:執掌。臬:臬司(清代一省之察省官)。擎天:喻擔負重任。
鹿門學道,跪床下,不恥下問,方得一聲聰慧;西蜀施政,坐府中,非慎不斷,才使八方肅靜。 ——佚名題武侯祠
此邦是南北咽喉,籌策定孫劉,畢竟不無遺恨;今日又河山板蕩,馳驅遍荊楚,何從更覓先生。 ——陶繼侃題武侯祠 陶繼侃,民國年間黃岡人。此邦:指襄陽一帶。板蕩:《詩·大雅》有《板》、《蕩》二篇,皆吟周厲王的無道,后指政局混亂,社會動蕩不寧?!段逶漓裘擞洝罚骸白灾性迨?,夷狄交侵”。馳驅:策馬疾馳,引申為戰爭中的彌漫烽火。荊楚:兩湖一帶。
誰謂將略非其所長?當時予智矜才,終遜此一生謹慎;可惜天心未曾厭亂,至今知人論世,豈徒傳兩表文章。 ——楊霈題武侯祠 楊霈,字慰農,清末曾任湖廣總督。
行藏以道、出處因時,使無三顧頻煩,亦以水鏡鹿門甘心肥遁;成敗論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難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譏評。 ——張曜孫題武侯祠
布衣吟嘯足千秋,草庵頻顧,收起潛龍,蜀承相盡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勛名惟兩代,漢祚初終,霄沉羽鶴,杜少陵酸心嘔血,有由來哉。 ——吳耀斗題武侯祠 吳耀斗,清光緒年間潯陽(今江西九江一帶)文人。此聯落款中署“光緒七年三月之吉,當陽吳耀斗謹識”。吟嘯:指諸葛亮抱膝長吟,好為《梁父吟》一事。潛龍:舊時常喻有大德而未被世用的人,這里借喻諸葛亮。竹帛:竹簡、帛書,古代供書寫之用。許慎《說文解字》:“著于竹帛謂之書?!?這里指史冊?!秴问洗呵铩?》:“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后世?!膘瘢哼\祚歷數。霄沉羽鶴:比喻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沒有取得最后的成功。酸心嘔血:比喻心情沉痛。杜甫(即杜少陵)《謁先主廟》:“雜耕心未已,嘔血事酸心?!?
少年時,失雙親,流寓襄陽苦讀;青年時,交流士林,躬耕隴畝;受任時,內困外亂,國中驚擾;托孤時,一身國任,君主誠信;臨終時,巧安排,死而后已;新野時,燒博望,取信關張眾服;赤壁時,出使東吳,運籌帷幄;聯川時,東念北顧,天下知曉;南片時,七擒夷酋,孟獲悅服;北伐時,任指揮,鞠躬盡瘁。 ——佚名題武侯祠
【三顧堂】
三顧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紀念堂。其外澤清荷香,茂林修竹。傳說,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拴馬的古柏至今聳立門前。其內金匾銀對,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游俊題三顧堂 此聯刻木懸掛于三顧堂內。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佚名題三顧堂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王任重題三顧堂 王任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此聯作者于1984年4月,為“諸葛故居題”。八陣圖:古戰場上的一種布陣方法和戰術,其中孕育著許多神秘色彩。諸葛亮運用八陣圖一事,在史籍中有載,后人考其遺跡有3處:一是陜西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二是在四川奉節縣南江邊;三是在四川新都縣北30里牟彌鎮。
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 ——-題三顧堂 此聯作者于1965年1月所題,上聯集用杜甫詩句,下聯自擬以對。
往時文采動人主;萬古云霄一羽毛。 ——朱佑保題三顧堂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江題三顧堂
智謀隆中對,三分天下;壯烈出師表,一片丹心。 ——陸定一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為“一九八二年四月,陸定一為諸葛故居”題。陸定一,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丹心:赤心,忠心。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82年4月,陸定一同志視察隆中,當步入三顧堂內廊時,走到《隆中對》、《出師表》兩石碑前,駐足凝視,有感而作此聯。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署有“壬戌歲之初夏,曹立庵書于襄陽古城”。
風雪歷三番,欲致高賢甘折節;江山謀一統,愿撐危局藉酬知, ——吳丈蜀題三顧堂
鳳凰臺棲鳳凰,鳳凰行影何在?三顧堂紀三顧,三顧遺跡尚存。 ——佚名題三顧堂
隆中對、出師表,壯志未遂,長使英雄淚;三顧堂、梁父吟,遺址尚在,想見古人心。 ——沈鵬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署有“沈鵬壬戌端午后三日客次襄陽,為隆中諸葛武侯故居書”。遂:成功?!抖Y記·月令》:“仲秋之月百事乃遂”。古人心:古圣人的思想。
與孟德同時,先后相漢,而行誼判若霄壤,大節凜孤忠,孟德能無死悔;為仲達所畏,進退視蜀,倘將星不隕渭濱,王師捷六出,仲達焉得生還。 ——楊鐸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署有“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夏口楊鐸拜撰”。楊鐸,夏口(今屬武漢)人,生活于民國時期。孟德:曹操,字孟德,東漢建安時任丞相。行誼:品行、道誼,誼同義。霄壤:天上、地下。仲達:司馬懿,字仲達。六出:指諸葛亮六出祁山。
【臥龍深處】
臥龍深處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是諸葛亮和他的親朋密友聚會暢懷處所。這里隆山懷抱,松鶴常鳴,庭園幽深清靜。其內龐德公、黃承彥、龐統、少年諸葛亮等名人志士的塑像栩栩如生。兩旁回廊里鑲嵌著8塊蒼勁有力的石碑,一塊飽經風霜的清雍正七年重修記事碑,傲然挺立在庭園中央。
楚國離騷興廢鑒;南州多土棟梁才。 ——李國平書臥龍深處 李國平,數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此聯落款處署有“甲子冬十月,李國平并書”。興廢:興旺與衰敗。鑒:借鑒?!缎绿茣の横鐐鳌罚骸耙怨艦殍b,可以見興替?!蹦现荩呵G州。
文章兩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李爾重題臥龍深處.李爾重,作家,原湖北省顧問委員會委員。李于1984年6月游襄陽武侯祠,為臥龍深處景點撰書此題意聯。兩司馬:指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上造詣很深。經濟:經世濟民,治國安民。杜甫《水上遣懷》:“古來經世才,何世獨罕有”。按李氏所撰之聯,取自清左宗棠的言志一聯!左氏好與諸葛相比,自稱今亮,此聯自詡其文章不讓西漢兩司馬,經濟堪比南陽一臥龍!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單家駒題臥龍深處 此聯落款署有“光緒十中年七月既望,山陰布衣單家駒”。生色:增添光彩。李賀《秦宮詩》:“內屋深屏生色畫?!蓖蹒⒁惾叔a曰:“生色畫,謂畫之鮮明,色像如生者?!甭遥汉喡M小的屋子?!俄n詩外傳》卷五:“彼大儒者,雖隱居窮巷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矣?!?
才堪王佐,松風猶識隆中對;業濟兩朝,世上常嘆蜀道難。 ——靜庵題臥龍深處 此聯落款處署有“乙丑孟春,靜庵”??埃鹤阋詣偃?。佐:輔佐。濟:救助,接濟。蜀道難,樂府《瑟調曲》名,此喻創業道路上的險阻。
隆中山有幸,龍蟠虎踞留遺貌;大業功未成,鞠躬盡瘁感后人。 ——波嘯書題臥龍深處 波嘯即靜軒。此聯落款處署有“乙丑年孟春月,波嘯敬書”。龍蟠虎踞:隆中山的一條支脈起伏盤旋,勢若蟠龍,隔谷相望的旗山形如臥虎,歷來人們都稱贊隆中龍蟠虎踞,山勢佳奇。這是其表意,深刻的含義是以此指代諸葛亮。蘇軾《隆中詩》:“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遺貌:諸葛亮的塑像。
躬耕志未忘,終成伯業西川富;三顧跡長存,贏得隆中草木香。 ——靜軒再題臥龍深處 此聯落款處署有“乙丑孟春,靜庵”。
不識荊山貴璞,景升父子長遺笑?